春秋时期,东方大国齐国境内就有了叫做琅琊邑的城。而随后这个人的到来,则第一次把琅琊这个地方,变为天下的焦点。他就是以卧薪尝胆而闻名于世的越王勾践。
据《吴越春秋》记载,为了方便北上争霸,勾践由会稽“徙都琅琊,立观台以望东海,遂号令秦、晋、齐、楚,以尊辅周室,歃血盟”,终成一时霸业。文中所提到的观台,就是琅琊台。在经年累月的铁血生涯中,想必一代霸主勾践会不时地登上这座琅琊台,眺望南方的故乡吧。
勾践的琅琊都城在哪里?今人众说纷纭。比较公认的说法,是在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,这里断壁残垣依稀可见,周边还有越国兵器出土。
如果说勾践是琅琊的第一个名人,那么秦始皇要算第二个,而且是更耀眼的一个。
秦始皇一统天下,废除周代的分封制,行郡县制,琅琊郡即为三十六郡之一,郡的治所就在越都故地琅琊之上,郡范围大概囊括了今天青岛市的胶南、日照、潍坊东南部及临沂市东北部。
不过,设郡不是琅琊命运的关键,关键在于皇帝对它的钟爱——五次东巡,三次来到琅琊,重修琅琊台,并在此处刻石记功,这就是后世著名的琅琊刻石。此外,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齐人徐福启奏始皇,东渡求仙的出发之处,就是在琅琊古港。于是此地不仅有了“帝王气”,也似乎沾上了一点缥缈的“仙气”。
琅琊王氏何处在
除了有勾践、嬴政等帝王的光环外,琅琊还以世家大族之多闻名于世,比如琅琊颜氏,属于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人;琅琊诸葛氏,出了诸葛亮、诸葛瑾、诸葛诞等三国厉害人物。
而论家族影响力之大,则首推琅琊王氏。从东汉到明清,这个家族孕育出以王吉、王导、王羲之等为代表的重要人物,共计35个宰相、36个皇后,有“华夏首望”之称。
西晋末年,外有胡族兴兵,内有诸王争权,北方战乱不断。在一位谋士策划下,琅琊王司马睿离开首都洛阳,继而舍弃自己在山东的封地,跳出浑水坑,跑到建康(今江苏南京)来开辟新天地。
然而江东士族不买账,司马王爷来了一个多月,也没什么人去拜见他。于是谋士又支一招:趁当地搞祭祀时,请司马睿乘轿子、带仪仗,上街游行,并让他手下的北方名士都骑马相随,充分摆谱,树立威信。这排场一出,江东的士族、土豪们再不敢小觑司马睿,纷纷登门叩拜。
出主意的谋士,正是司马睿的挚友—时年31岁的王导。有他辅佐,司马睿很快在江南站稳脚跟,于公元318年在建康登基,建立东晋,史称晋元帝。登基当日,为了表达感激,元帝竟力邀王导跟他一起坐御座。民间从此流传起一句歌谣:“王与马(指“司马”),共天下。”
王导
公元276年~339年,字茂弘,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
能让皇帝自愿与之平起平坐,这可不是一般大臣能有的待遇。其实这对君臣渊源颇深,司马睿的世袭封地在琅琊(今山东南部),而当地第一大族正是“琅琊王氏”,向来与司马家交好。王导从小就是司马睿的铁哥们儿,为他规划方略,追随他下江南,助其立威、纳贤、优化内政,青春都献给了司马睿的事业。可以说,晋元帝的皇位,一大半是王导的功劳。
琅琊榜的琅琊山呢?
除了山东的琅琊山外,在今天安徽滁州市西郊,也有一座琅琊山。据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,它的得名,与东晋元帝司马睿曾寓居于此有关。司马睿曾为琅琊王,其王号得名于山东的琅琊国,所以说滁州的琅琊山,也与山东的琅琊国(郡)遥相呼应,一脉相承。后来,这个地方还迎来了北宋文豪欧阳修,写下千古名篇《醉翁亭记》。从此,滁州的琅琊山更是声名远播了。
雪后的琅琊山俊逸不凡。
再配上一池碧水,更是如诗如画。
电视剧《琅琊榜》的历史背景,带有一点南北朝的影子,剧中南方萧梁国境内的琅琊山,当与南方滁州的琅琊山更为接近。不过,这毕竟是一部架空历史的作品,如要与真实历史一一对应,反倒是过于较真了。
本文参考:《中华遗产》2018年10期
扫码上车后,车门将被焊死~
微信编辑 | 段富贵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