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罡:埋頭實幹,甘做致富引路人

陳罡:埋頭實幹,甘做致富引路人

陳罡

中共黨員,1994年參加工作,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漢中車務段工會副主席,2016年至今被派駐陜西省勉縣唐家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,2018年獲得“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”稱號和西安局集團公司“西鐵楷模”稱號,2019年被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評為優秀共産黨員。

10月的秦巴腹地,青山環繞,綠水相依。在陜西省勉縣阜川鎮唐家灣村果蔬種植産業園內,黃瓜、豇豆、番茄長勢喜人,鄉親們採摘著纍纍碩果,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
産業園旁,駐村第一書記陳罡正帶領鐵路駐村扶貧工作隊,為打井、建冷庫等配套項目奔走。近幾年的駐村扶貧工作,讓陳罡變得皮膚黝黑、雙手粗糙。他與村民們共築致富路,助力唐家灣村跑出了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的“加速度”。

村民眼裏的“自家人”

距離勉縣縣城20公里的唐家灣村地處秦巴腹地,村民們守著綠水青山卻一直難以擺脫貧困。2015年底,全村貧困發生率達22.55%。

2016年1月,漢中車務段指揮中心副主任陳罡被選派進駐唐家灣村,任駐村第一書記。他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,到百姓院壩、田間地頭調研,3個月後,摸清了75戶227名貧困人員情況。

貧困戶祝少勇一家4口住在危房裏,一下雨房子就漏。然而,當陳罡幫祝少勇家申請到幾萬元的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資助款時,祝少勇卻連連擺手説:“不敢想,蓋不起。”

“‘兩不愁三保障’是國家確定的最低脫貧標準,如果這都保障不了,那還要我們來駐村扶貧幹什麼?”陳罡一次次帶隊到府,2個月後,3間磚混結構的房屋拔地而起。祝少勇85歲的母親逢人就説:“好得很啊!幸虧鐵路扶貧給我們建了新房,感謝國家的好政策!”

扶貧不是寫在紙上的數字,而是刻在心裏的責任。2018年冬天的一個晚上,村民李彩平突發疾病,暈倒在地上。

“陳書記曉得我家的情況。”李彩平的愛人唐桂林含淚回憶道,“晚上找車不方便,他就像自家人一樣,開私家車連夜把我們送到醫院,要不是他,我愛人的命就沒了。”

出院後,李彩平的病情雖然得到控制,但每週要透析兩次,月均支出1萬多元。陳罡急在心裏,跑前忙後幫他們收集上報證明材料。今年4月,李彩平家成了低保戶,每月能拿到低保金,看病報銷比例也由80%提升到95%,大大減少了看病花銷。

村民唐強國家中有三口人,自己一隻眼睛患有殘疾,還要照顧母親和上初中的女兒。在他心裏,陳罡就像親大哥一樣,幫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。

唐強國租賃的生産車間裏擺滿了LED花盆、球形燈泡、USB充電燈、補水儀等電子産品所需的配件。工作臺旁立著一台網路直播設備,一箱箱封裝好的成品正待發貨。

“初中畢業後,我就開始學電子維修。陳書記鼓勵我創業,推薦我參加了勉縣的創新創業大賽,還幫我開辦了小型電子加工廠。”唐強國説,“等加工廠將來發展了,我就擴大規模,帶著村民們一起致富。”

只有真正關心群眾,才能做好群眾工作。近年來,陳罡持續改善村中環境,不斷引進産業項目,積極破解貧困戶難題。2017年,唐家灣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;截至2019年底,貧困戶減少到8戶10人,貧困發生率降至0.75%,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由5056元增長到9400元。

“能人”眼裏的引路者

蓋幾間新房,救助幾戶村民,只能解決眼下問題,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。2016年,陳罡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前往漢中寧強、留壩等縣觀摩學習,最終形成了唐家灣村“農旅融合”“黨建+生態農業+鄉村旅遊+鄉村治理+産業創新”的扶貧工作思路。

陳罡和村兩委班子多方考察,引進靈芝菌種植項目,成立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,建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,種植黑米和香米等,全力促進增收。

唐家灣村種植油菜花800多畝,加上附近村子,連片油菜花5000多畝。獨具特色的油菜花海,加上木耳、香菇、蜂蜜等品質優良的農副産品,為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條件。

但在徵集村民建議時,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。“實業經濟看得見摸得著,鄉村旅遊太虛無縹緲!”“油菜花有啥看的?看看還能變成錢?來看的站上幾分鐘就走了,我們咋掙錢?”甚至有人説“搞這些項目就是白花錢”。

要想發動鄉親,就得讓他們看到希望。陳罡積極爭取鐵路幫扶資金,協調政府投資項目,硬化道路,建設觀景臺,辦小吃店和農家樂。不久,外地來的背包客和自駕遊客人多起來,村民們也紛紛從觀望中參與到鄉村旅遊建設中。

“要不是陳書記引路,我做夢也想不到辦農家樂。”房子是三層小樓、背靠稻田居住的村民文新軍是唐家灣的能人,也是鄉村旅遊最大的受益者。10間客房,能同時入住20名遊客,僅2017、2018兩年,他家就創收6萬多元。
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2018年漢中油菜花節,唐家灣村作為精品觀花點之一,成了網紅打卡地,40位村民直接參與旅遊服務,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,村集體和村民實現增收20余萬元。2019年,唐家灣村更是遊人如織,收入再創30萬元新高。

嘗到了甜頭,2019年,陳罡又帶領工作隊加強和承包經營商聯繫,督促唐家灣村果蔬種植扶貧産業園項目儘快落地。今年5月,55畝20個大棚正式投用,每天有10多名村民在園區內務工。

“大棚種植保溫防雨、病蟲害少,生長週期也短。”承包商邱明傑説,“陳罡選中的這個産業項目有很大的潛力,村民們掌握了種植技術,就能脫貧致富。”

思路決定出路。2019年,33戶貧困戶每人平均分紅60元。今年5月,戶均分紅446元,全村106位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平均分紅50元。

村幹部眼裏的“實干家”

“陳罡是真的想幹一番事兒。”唐家灣村黨支部書記、村長唐華軍説,“他是一個實干家。”

唐華軍介紹,唐家灣的農産品品質優,但以前銷路一直不暢。2018年春運,陳罡在漢中站組織開展“高鐵年貨節”,大力宣傳唐家灣,得到省內外多家媒體報道。他還利用多個銷售平臺,在西安、漢中鐵路小區和漢中至陽平關的“慢火車”上進行展銷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。

唐家灣村交通不便,由於經費緊張,村上一直沒有配備車輛,陳罡的私家車就成了村兩委的“公車”,跑項目、拉物資、出售農副産品、組織外出考察……駐村以來,這輛私家車行駛近12萬公里,陳罡絲毫沒有怨言。

“2018年,我們組織到四川考察,帶回了600多棵‘翠紅李’樹苗,跑了5個多小時,全靠他的私家車搬運。”唐家灣村黨支部副書記文榮波説,“陳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唐家灣的發展。”

在唐家灣村,村幹部多數不會操作電腦,遇到統計報表、制定規章等工作,他們往往會找扶貧工作隊幫忙。駐村幹部張珺説:“後來,陳書記就從打字、製表開始,一步步把村幹部教會。”

2018年,陳罡到福建觀摩學習,回來後就在田間設計了黨建扶貧、文化扶貧方案,既為村民們創收,又提升村子和村民的形象。

文榮波説:“僅村口向外出租的4個大型廣告牌和停車場100多個停車位,每年就能為村裏增加1萬多元收入。”

2016年以來,陳罡每年駐村時間都在280天以上,爭取到鐵路幫扶資金400余萬元、地方政府各類扶持資金近千萬元,實施項目20余個。在連續4年的年度綜合考核中,唐家灣村在阜川鎮14個行政村中名列前茅。陳罡的扶貧故事兩次登上央視,多次被中央主流媒體報道,他本人被授予“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”等多項榮譽稱號。

9月上旬,沿著唐家灣村新建文化廣場的登山步道拾階而上,直達半山腰處的觀景平臺,只見漾家河從村邊蜿蜒流過,千畝稻穀金光燦爛,村中民房鱗次櫛比,霧氣中的村莊格外寧靜、祥和、美麗。陳罡説:“能夠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一偉大壯舉當中,是我的榮幸,更是一種使命,我會和工作隊成員一起繼續埋頭實幹,幫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。”

素材:《人民鐵道》報業有限公司陜西記者站(西安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)

相关数据

犴达罕-3D模型
365bet真人

犴达罕-3D模型

📅 07-02 👁️ 3661
洛谷编辑器帮助手册
365bet真人

洛谷编辑器帮助手册

📅 07-13 👁️ 1394